转贴自:上海上龙海事公司网站 www.chinadragonmarine.cn
1月19日,交通部救捞系统2006年工作会议召开并提出,全面提高人命救助和抢险打捞能力,努力实现救捞事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李盛霖部长向会议发来贺信并在部机关接见了救捞系统劳模代表,徐祖远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盛霖在贺信中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救捞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部党组为救捞系统确立的“加强救助、发展打捞”的指导思想和“三精两关键”的总体工作目标,求实奋进,埋头苦干,在海上人命救助、抢险打捞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要求,救捞系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按照部党组确定的“十一五”交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的部署,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强化管理,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人命救助和抢险打捞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没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开创救捞事业的新局面。
李盛霖在接见救捞系统劳模代表时指出,救捞系统从小到大,从弱到逐步强大,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指导下,在交通部党组的带领下及各单位、各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救捞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结果。李盛霖希望救捞系统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努力,团结拼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救捞工作,为保障水上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徐祖远指出,近五年来,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救捞系统圆满完成了救捞体制,改革任务,推行了动态待命值班制度,实现了体制上、值班制度上的“两个重大变革”。海上立体救助体系初步形成,打捞经营产值连续两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救助体系构架和打捞经营业绩的“两个历史性突破”。他希望救捞系统认真贯彻李盛霖部长的指示和要求,处理好人员、装备和技术,救助与打捞,建设与管理,关键时刻与日常常态,人命救助、抢险打捞与自身安全,打捞经营作业与安全生产等八个关系,推进“十一五”工作迈上新台阶。
据悉,“十一五”期间,交通部将继续加大救捞建设投入,实现拥有各类救助船舶58艘。拥有7个飞行队,7个航空基地,12架直升机。新建5000吨级大型抢险打捞工程船1艘,建造300米多功能深潜水工作母船一艘,建造3万吨级大吨位半潜驳一艘,各打捞局实现资产翻一番、经营收入翻两番的基本目标,打捞单位实现总资产80亿元和年经营收入50亿元。
到2010年,我国将初步形成船机结合、陆海空联动的现代化立体救助体系,形成大、中、小型救助基地相配套,重点海域、事故多发区域具备全方位覆盖的救助基地布局。沿海形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部署周密,海空协同、水陆兼顾,动态待命、反应迅速的救助抢险打捞网络。在重点水域9级海况下能实现救助力量的出动,并可在6级海况下实施有效救助。沿海50海里重要水域应急到达时间从210分钟缩短到不超过150分钟。空中救助力量覆盖4个重点海区,海上搜寻救助半径由目前的110海里扩展到130至260海里,逐步达到在重点海域实施夜间搜寻救助。
2006年,救捞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动态值班待命制度,根据对不同季节、不同海区发生海难的统计数据,及时调整部分动态值班待命点;进一步完善救助基地的各项功能,为秦皇岛、温州等8个基地配备快速救生艇,在18个基地建立应急反应救助队伍。
会议还授予林全坤、王殿琨等5人“救捞功臣”荣誉称号,秦为志、郑强等15人“救捞勇士”称号,潘伟等21人“救捞标兵”称号。
来源: 中国交通
请登录后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