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的形势看,我们国家的各大国企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朝向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迈进了一大步,本来改革的目的就是实现政企分离,笔者原所在单位也相应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用官方的政绩报告说“撤销、合并了**个部门、使原来处级编制由**个减为**个”,其实到机关转上一圈就会发现,呵呵,部门是减少了,但人员并没有减少到多少,因为在编制上的的确少了,但以长期帮忙和短期帮忙身份出现的多了。
如果说机关部门的减少可以称得上是形式上的改革的话,这种改革倒也可以立竿见影有了效果,但要做到实质上的改革,依匹夫之见,可谓任重道远。毕竟量变容易质变难。
国企的诟病之一就是作为企业沿用事业单位的级别编制,就是现在也是如此,换的只是新的貌似“现代化企业制度”名字而已(现在远洋公司内可称为“总经理”的有十几位吧,“经理”们更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没有什么新的实质上的变化。我们国人的一大部分聪明才智被用在了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来,在人员安置上也是如此,由于受编制的限制,现在的很多科室往往是一个科长、下面还有副科长,说不定还有几位因“资格老”而评定的“科级办事员”,为什么如此安置?一言以蔽之:利益使然。
船员的编制改革一直在紧跟着国际惯例和有关公约要求,薪酬也与国际接轨,不分年龄、文化程度而以岗位定酬、当船员也称为一种资源(人力资源是雅称,劳务资源是本名)时,就注定了船员本身作为一个整体被行政管理者们推到了被管理的平台或层次上,在这个平台或层次上,同在一个远洋公司,船员谈什么跟机关人员的平等只能是奢谈或妄想,难道管理者们还要船员们来制定对船员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吗?这种天大的黑色幽默就是超级搞笑艺员周星驰也不一定做得出。毕竟裁判就是裁判,运动员永远是运动员,这是起码的游戏规则。至于公司每次开各种形式的公司范围的会议,肯定要叫上几个船员(并要求穿着海员服装为标志),这是管理者们在做秀,至于除了高级船员外还叫上几个普通船员那更是让他们去做show model,为什么?因为这种无关痛痒,解决不了多少实际问题的会议,(如每年的职代会之类)虽然官方宣传得是煞有其事,形式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但走过场式的程序注定了这只不过是一种粉饰的太平罢了,或许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于人们通过主席台上座次的变化看出不同权力集团在利益博弈中的输赢而已。对于船员们的提案真正解决了的只不过是些不触及机关人员这个既得利益集团根本利益的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或是打打纸老虎(死老虎)以抚民心而已,记得有一年的一个提案为,如果有船员能为公司提供揽货渠道并促成合同成交,公司能否提供相应提成或奖励?公司的答复是合同的成交需要专业的知识做大量的工作而不是一个线索就能成交的,这种做法值得提倡,如能成交,公司会提出表扬。如此让人喷饭的答复肯定会使相应的线索最终落到竞争者手中,毫无疑问,如果船员能提供如此的线索,他是带有功利性质的,但事实上也为公司开辟了新的揽货渠道,真正的利益得主应是公司,但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答复呢?因为这样的做法触动了公司揽货人员的利益,在揽货界,远洋公司业务人员的吃里扒外,里外勾结是出了名的(因此没有相当关系,也别想进入这个圈子),船员们在船上是靠租家劳务费和航贴拿到美元的,而远洋公司相关人员哪个美元不比船员多?而这样答复的后果是什么呢?,如果那个船员是我,我会免费为远洋公司的竞争对手提供这个线索。
现代企业制度的要义之一是劳资关系的明晰化,虽然现在的各大远洋公司纷纷将船员单独划入船员公司进行管理,并在远洋公司内部煞有其事地有所谓的“船东”之说,每次上船前都要进行走过场式的ISM培训与考试,其实这种内部的模拟化运作无论模拟得有多象,也不是真正地走上了市场,因为这种不伦不类的企业设置与管理模式都是在远洋公司内部“排戏”,这种排戏采用了新式的场景与道具,但导演和剧本都没有换,拍出来的东西只能是《新梁祝》之类的搞笑作品。远洋公司内部的船员公司其实是个挂国企之名却行一般中介公司之实的怪物,这个怪物的最怪之处就是别人的长处他们不去学以致用,但损招坏招却不但全盘吸收更是实现了本土化运作。在没有形成具备让船员当“主人翁”的客观条件前,我看还是不要动辄就要求船员有什么“主人翁”精神,毕竟现在船员与公司是单纯的劳资关系,先把劳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都来搞清楚再说。
======共13篇文章等待发表中,您的回复将是我继续发贴的源动力,谢谢光临此贴的各位============
如果说机关部门的减少可以称得上是形式上的改革的话,这种改革倒也可以立竿见影有了效果,但要做到实质上的改革,依匹夫之见,可谓任重道远。毕竟量变容易质变难。
国企的诟病之一就是作为企业沿用事业单位的级别编制,就是现在也是如此,换的只是新的貌似“现代化企业制度”名字而已(现在远洋公司内可称为“总经理”的有十几位吧,“经理”们更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没有什么新的实质上的变化。我们国人的一大部分聪明才智被用在了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来,在人员安置上也是如此,由于受编制的限制,现在的很多科室往往是一个科长、下面还有副科长,说不定还有几位因“资格老”而评定的“科级办事员”,为什么如此安置?一言以蔽之:利益使然。
船员的编制改革一直在紧跟着国际惯例和有关公约要求,薪酬也与国际接轨,不分年龄、文化程度而以岗位定酬、当船员也称为一种资源(人力资源是雅称,劳务资源是本名)时,就注定了船员本身作为一个整体被行政管理者们推到了被管理的平台或层次上,在这个平台或层次上,同在一个远洋公司,船员谈什么跟机关人员的平等只能是奢谈或妄想,难道管理者们还要船员们来制定对船员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吗?这种天大的黑色幽默就是超级搞笑艺员周星驰也不一定做得出。毕竟裁判就是裁判,运动员永远是运动员,这是起码的游戏规则。至于公司每次开各种形式的公司范围的会议,肯定要叫上几个船员(并要求穿着海员服装为标志),这是管理者们在做秀,至于除了高级船员外还叫上几个普通船员那更是让他们去做show model,为什么?因为这种无关痛痒,解决不了多少实际问题的会议,(如每年的职代会之类)虽然官方宣传得是煞有其事,形式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但走过场式的程序注定了这只不过是一种粉饰的太平罢了,或许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于人们通过主席台上座次的变化看出不同权力集团在利益博弈中的输赢而已。对于船员们的提案真正解决了的只不过是些不触及机关人员这个既得利益集团根本利益的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或是打打纸老虎(死老虎)以抚民心而已,记得有一年的一个提案为,如果有船员能为公司提供揽货渠道并促成合同成交,公司能否提供相应提成或奖励?公司的答复是合同的成交需要专业的知识做大量的工作而不是一个线索就能成交的,这种做法值得提倡,如能成交,公司会提出表扬。如此让人喷饭的答复肯定会使相应的线索最终落到竞争者手中,毫无疑问,如果船员能提供如此的线索,他是带有功利性质的,但事实上也为公司开辟了新的揽货渠道,真正的利益得主应是公司,但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答复呢?因为这样的做法触动了公司揽货人员的利益,在揽货界,远洋公司业务人员的吃里扒外,里外勾结是出了名的(因此没有相当关系,也别想进入这个圈子),船员们在船上是靠租家劳务费和航贴拿到美元的,而远洋公司相关人员哪个美元不比船员多?而这样答复的后果是什么呢?,如果那个船员是我,我会免费为远洋公司的竞争对手提供这个线索。
现代企业制度的要义之一是劳资关系的明晰化,虽然现在的各大远洋公司纷纷将船员单独划入船员公司进行管理,并在远洋公司内部煞有其事地有所谓的“船东”之说,每次上船前都要进行走过场式的ISM培训与考试,其实这种内部的模拟化运作无论模拟得有多象,也不是真正地走上了市场,因为这种不伦不类的企业设置与管理模式都是在远洋公司内部“排戏”,这种排戏采用了新式的场景与道具,但导演和剧本都没有换,拍出来的东西只能是《新梁祝》之类的搞笑作品。远洋公司内部的船员公司其实是个挂国企之名却行一般中介公司之实的怪物,这个怪物的最怪之处就是别人的长处他们不去学以致用,但损招坏招却不但全盘吸收更是实现了本土化运作。在没有形成具备让船员当“主人翁”的客观条件前,我看还是不要动辄就要求船员有什么“主人翁”精神,毕竟现在船员与公司是单纯的劳资关系,先把劳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都来搞清楚再说。
======共13篇文章等待发表中,您的回复将是我继续发贴的源动力,谢谢光临此贴的各位============
请登录后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