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12日,一艘英国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驶往北美洲的处女航行中,不幸沉没,致使1500人葬身鱼腹。这次沉船事件,成为世界航海史上最大的灾难,震惊了世界。在以后的岁月里,文学家以这次沉船事件为背景,创造了著名电影“冰海沉船”,以及小说、通讯等大量文学作品。使得这次沉船事件广为流传。而且,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对沉船的原因,几乎是众口一词,“泰坦尼克”号是被冰山撞沉的,这艘900英尺的豪华客轮,是被迎面漂来的冰山撞开了300英尺长的裂缝后,船舱进水,很快沉没在纽芬兰附近海域。
但是,80年来,对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人们探索的焦点,许多探索者著书立说,试图揭开这一谜然而由于种种条件限制,都因证据不足,无法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
1985年,人们在纽芬兰附近海域,发现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于是,探索者们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甚至潜入冰冷黑暗的深海,企图揭示“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然而,潜入水下观察“泰坦尼克”号残骸后发现,人们所能见到的只是这艘客轮的外观,无法探查由于冰山撞击造成的“创伤”,因为客轮的裂缝,被厚厚的泥沙深深掩埋起来了。直到去年8月,一个由几个国家潜水专家、造船专家及海洋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在经过深入的实地考察之后,发现人们通常解释说“泰坦尼克”号是被迎面漂来的大冰山撞开一个大裂口的说法与当时的实际情况并不符。这个惊人的发现,引发了人们对“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新的争论。
探索者们用声波探测仪,找到了客轮的“伤口”。结果发现,该船的裂口并非有几百英尺长,其损坏程度异常的小,而且不是一个洞。在船的右舷共有6个小洞,总共的损坏面积仅有12到13平方英尺。大小是否可以这样推论,当时客轮被冰山撞击之后,导致该船厄运就是防水舱底这6个不大的洞。研究人员根据这个发现,利用计算机成功地模拟这场灾难的发现过程这是人们对获取的客轮船体残片进行金属构成分析和强度及物理性质等众多数据后进行模拟的。结果人们非常清楚地发现,客轮在遭到冰山撞击之后,海水从6个不大的小洞进水,随后船体突然分解成两半,便沉入海底了。人们也通过计算机模拟出了这艘客轮数十年来是如何被海水锈蚀的,食金属的微生物又是如何对金属船体进行侵蚀的。整个沉船过程几乎毫不走样的完全模拟出来了。当研究小组把这些新研究发现的成果重新整理之后,又花费了近300万美元制成了专题片,在法国一家电视台的午夜黄金时间特别节目里播放,不仅在法国,在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画面看到,1912年4月当“泰坦尼克”号开始它的大西洋处女航行时,是那么神气。它拥有健身房、咖啡厅、壁球厅、游泳池、土耳其浴室,还有一个发廊、3个图书室。住进客轮的头等舱大厅,就仿佛让人置身于法国的凡尔赛宫。到4月12日深夜,当“泰坦尼克”号被冰山撞击后,仅仅仅2个半小时,就沉没了。据当时幸存者所述,船头的损坏是从船舱的16个防水舱中的第6舱上端开始的。实际上,在6个进水舱室中,并不是平均进水,有的进水大,有的很小;这说明,撞开的洞口,有大有小。这个情况是该船设计师爱德华·威尔丁当时就提出过,可是他的这个非常重要的证言被人忽视了,在当时,人们很难接受,如此精良的客轮,只撞了6个小洞就致使客轮沉没?这是很难接受的事实,于是,人们都相信,该客轮是被一座大冰山撞了个数百英尺的大洞,否则无法解释客轮在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沉没的事实。
俄罗斯科学家在1991年对该船沉没原因清查中发现,该船的船体钢板十分脆,1992年的约瑟夫·麦克尼斯博士撰文写到“敲击很脆的船体钢板,或许使人感到它可以在撞击下被分解成一块块,——实际上是从船的侧面被打开的口子。”美国的科学家对船体钢板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上面的看法,与当时许多钢板一样,它有许多降低钢板强度的硫磺夹杂物。这是船体钢板非常脆的原因。
专家们说,从目前获得的资科看,冰山撞击,可能并不是致命的,但是,在当时情况下,由于它来的太突然,客轮航速稍快,再加上船体钢板较脆等综合因素,才造成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目前,沉没于海底的“泰坦尼克”号尚无发现被破坏的部件,但是,在一个世纪后,它可能在海水和海洋生物的腐蚀下被全产毁掉;厚厚的钢板被腐蚀成一股股锈水,有食铁习性的海洋微生物可以把沉船部件变成红褐色的石钟乳般的东西,看上去,就像数千根冰柱一样悬挂在那里。这冰告诫人们,对于“泰坦尼克”号的研究,要抓紧时间,否则,在不长的时间里船上的部件将全部锈蚀,那时再去研究它,就更加困难了。
---摘自《海洋世界》1997年第8期 作者:陈育和
但是,80年来,对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人们探索的焦点,许多探索者著书立说,试图揭开这一谜然而由于种种条件限制,都因证据不足,无法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
1985年,人们在纽芬兰附近海域,发现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于是,探索者们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甚至潜入冰冷黑暗的深海,企图揭示“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然而,潜入水下观察“泰坦尼克”号残骸后发现,人们所能见到的只是这艘客轮的外观,无法探查由于冰山撞击造成的“创伤”,因为客轮的裂缝,被厚厚的泥沙深深掩埋起来了。直到去年8月,一个由几个国家潜水专家、造船专家及海洋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在经过深入的实地考察之后,发现人们通常解释说“泰坦尼克”号是被迎面漂来的大冰山撞开一个大裂口的说法与当时的实际情况并不符。这个惊人的发现,引发了人们对“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新的争论。
探索者们用声波探测仪,找到了客轮的“伤口”。结果发现,该船的裂口并非有几百英尺长,其损坏程度异常的小,而且不是一个洞。在船的右舷共有6个小洞,总共的损坏面积仅有12到13平方英尺。大小是否可以这样推论,当时客轮被冰山撞击之后,导致该船厄运就是防水舱底这6个不大的洞。研究人员根据这个发现,利用计算机成功地模拟这场灾难的发现过程这是人们对获取的客轮船体残片进行金属构成分析和强度及物理性质等众多数据后进行模拟的。结果人们非常清楚地发现,客轮在遭到冰山撞击之后,海水从6个不大的小洞进水,随后船体突然分解成两半,便沉入海底了。人们也通过计算机模拟出了这艘客轮数十年来是如何被海水锈蚀的,食金属的微生物又是如何对金属船体进行侵蚀的。整个沉船过程几乎毫不走样的完全模拟出来了。当研究小组把这些新研究发现的成果重新整理之后,又花费了近300万美元制成了专题片,在法国一家电视台的午夜黄金时间特别节目里播放,不仅在法国,在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画面看到,1912年4月当“泰坦尼克”号开始它的大西洋处女航行时,是那么神气。它拥有健身房、咖啡厅、壁球厅、游泳池、土耳其浴室,还有一个发廊、3个图书室。住进客轮的头等舱大厅,就仿佛让人置身于法国的凡尔赛宫。到4月12日深夜,当“泰坦尼克”号被冰山撞击后,仅仅仅2个半小时,就沉没了。据当时幸存者所述,船头的损坏是从船舱的16个防水舱中的第6舱上端开始的。实际上,在6个进水舱室中,并不是平均进水,有的进水大,有的很小;这说明,撞开的洞口,有大有小。这个情况是该船设计师爱德华·威尔丁当时就提出过,可是他的这个非常重要的证言被人忽视了,在当时,人们很难接受,如此精良的客轮,只撞了6个小洞就致使客轮沉没?这是很难接受的事实,于是,人们都相信,该客轮是被一座大冰山撞了个数百英尺的大洞,否则无法解释客轮在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沉没的事实。
俄罗斯科学家在1991年对该船沉没原因清查中发现,该船的船体钢板十分脆,1992年的约瑟夫·麦克尼斯博士撰文写到“敲击很脆的船体钢板,或许使人感到它可以在撞击下被分解成一块块,——实际上是从船的侧面被打开的口子。”美国的科学家对船体钢板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上面的看法,与当时许多钢板一样,它有许多降低钢板强度的硫磺夹杂物。这是船体钢板非常脆的原因。
专家们说,从目前获得的资科看,冰山撞击,可能并不是致命的,但是,在当时情况下,由于它来的太突然,客轮航速稍快,再加上船体钢板较脆等综合因素,才造成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目前,沉没于海底的“泰坦尼克”号尚无发现被破坏的部件,但是,在一个世纪后,它可能在海水和海洋生物的腐蚀下被全产毁掉;厚厚的钢板被腐蚀成一股股锈水,有食铁习性的海洋微生物可以把沉船部件变成红褐色的石钟乳般的东西,看上去,就像数千根冰柱一样悬挂在那里。这冰告诫人们,对于“泰坦尼克”号的研究,要抓紧时间,否则,在不长的时间里船上的部件将全部锈蚀,那时再去研究它,就更加困难了。
---摘自《海洋世界》1997年第8期 作者:陈育和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