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法言状的愉悦
中海集团广州海运总船长龚鎏1928年5月出生于上海。他从小立志当船长,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后转学上海吴淞商船学校驾驶系。1949年他开始航海,1958年起历任船长、副总船长、局长、总船长等职。
他醉心***,钟情于海运事业。他常对人说:“每当航行大海时,极目远眺水天一色、一望无际的海面,顿感心胸开阔。每当完成一个航次,抑或战胜一次台风之后,心中便会有一种无法言状的愉悦。”
解放初期,船舶都是蒸汽船,吨位小、温度高,夏天热浪灼得人坐立不安,夜晚用凉席铺在救生艇下也无法入睡。同时,华南航线面临敌人的海上军事封锁,最初几年的运输生产,实际上是在半战争状态下进行的。1954年,龚鎏在南海175轮上任二副,该轮在广汕航线上定线运输。船舶航行中经常遇到敌机和军舰的拦阻,龚鎏没有因此动摇,他与船员们一道,在解放军派出的武装护航部队支持下,采取熄灯夜航等方法通过敌情严重地区,长期战斗在华南运输线上,创造了一个月完成14个单航次的纪录。
后代船员称其“一代宗师”
龚鎏常说:“当船长容易,当一名好船长难。”他认为,良好的技术素质和高度责任心是一名好船长的基本要素。在长期的航海生涯中,他对技术精益求精,每年都要记几个笔记本的航海体会。
1978年的一个航次,他驾船回到黄埔港抛锚,船队领导上船检查工作。正当服务员送午饭进房间时,当班驾驶员通知龚鎏船长去指挥移船靠码头,他只好抱歉地对队领导说:“你们先吃,我去靠船了。”当龚鎏回到房间时,看到饭菜还未动,“怎么还没吃?”队领导说:“等你靠好了船回来,我们再一起吃。”“已经靠好了。”“靠好了?”有多年航海经验的领导不敢相信。当他走出房门外面,看到船已稳妥靠上了码头,才惊叹不已地说:“你用了不到十分钟,船就靠好了码头,真快!佩服。”
龚鎏性格直率,只要见到船员违反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便当面批评指出。他还通过言传身教,把自己积累的航海经验知识、技术和作风无私地教给了后一代船员,培养了一批大副、船长技术骨干,他们有的称龚鎏为“一代宗师”。
独创“一点锚”
台风对华南地区影响极大,以往船舶抗台,普遍采用的抗台风抛锚方法。龚鎏从实践中发现,通常《防台指南》中推荐的“八字锚”、“串连锚”、“抛回锚”等方法,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发生“走锚”现象。有一次,南海176轮、南海157轮等四艘船舶在锚地遭受强台风袭击,结果全部“走锚”。从此,他开始寻找更好的抛锚防台方法。
1975年,一次强台风向海南南部地区袭来,龚鎏及时把红旗155轮移到三亚港外一片开阔海面抛“八字锚”防台。在12级大风中,船“走锚”了。开头走得很快,后来却停了下来。他查对资料,证实海底地质相同,再细心观察,发现双锚齐齐排在一起。一个念头闪电般地在他脑海中掠过:“双锚抛在一点上,结果会如何呢?”他潜心钻研了两年多,终于得出结论:双锚抛在一起,避免了“八字锚”两条锚链在偏荡时此弛彼张的弊病,系留力超过了“八字锚”。
1976年,19号台风猛袭湛江沿海。由于港口要求抢卸完货才离开,当时龚鎏船长所在的红旗147轮只能在台风到来之前几小时驶到锚地避风。这次台风中心离湛江港很近,最大风力达13级,他采用“一点锚”并用车、舵配合控制偏荡,同时通过雷达严密监视锚位变化。台风过后,他发现一点也没有“走锚”。他独创的“一点锚”防台方法终于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一点锚”抗台,打破了传统的抗台抛锚落后方式,它看似简单,但却使船舶抗台抛锚方法发生了重大改革。1986年,龚鎏以《论“一点锚”》作为中方8篇论文之一,参加中日航海技术交流会,并当场答辩,获得中外行家的好评。
一心扑在航海上
龚鎏数十年来把整个身心都扑在航海事业上,对家里照顾少,总觉得欠了亲人的情,总想把什么都掏给自己的亲人。双亲住在上海,他长期每月定期寄钱回去,令邮递员和邻里羡慕不已,都称赞他是位孝子。可有谁知道他留下多少遗憾呢?
大女儿准备高考那年,央求爸爸抽一点时间帮助他复习功课。不巧,那段时间船队派不出人来顶他公休。想到自己长期在海上航行,对小孩的关心实在太少,对于女儿并不过分的要求都不能满足,他怀着内疚的心情安慰她说:“明年再考吧!”两个女儿出生,他在船上。父母亲去世时,他也不在两位老人身边。他觉得自己既不是好丈夫,也不是好父亲,更不是好儿子。
龚鎏在三十多年的航海生涯中养成了一种习惯,凡船过陌生或复杂的航道及进出港口码头时,他都全神贯注地站在驾驶台前。说不清有多少次为避强台风,他接连几天在驾驶室里,无法吃东西,就是吃进去也不行,肚里和外面一样翻江倒海的。天长日久,他成了“老胃病”。
文字
中海集团广州海运总船长龚鎏1928年5月出生于上海。他从小立志当船长,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后转学上海吴淞商船学校驾驶系。1949年他开始航海,1958年起历任船长、副总船长、局长、总船长等职。
他醉心***,钟情于海运事业。他常对人说:“每当航行大海时,极目远眺水天一色、一望无际的海面,顿感心胸开阔。每当完成一个航次,抑或战胜一次台风之后,心中便会有一种无法言状的愉悦。”
解放初期,船舶都是蒸汽船,吨位小、温度高,夏天热浪灼得人坐立不安,夜晚用凉席铺在救生艇下也无法入睡。同时,华南航线面临敌人的海上军事封锁,最初几年的运输生产,实际上是在半战争状态下进行的。1954年,龚鎏在南海175轮上任二副,该轮在广汕航线上定线运输。船舶航行中经常遇到敌机和军舰的拦阻,龚鎏没有因此动摇,他与船员们一道,在解放军派出的武装护航部队支持下,采取熄灯夜航等方法通过敌情严重地区,长期战斗在华南运输线上,创造了一个月完成14个单航次的纪录。
后代船员称其“一代宗师”
龚鎏常说:“当船长容易,当一名好船长难。”他认为,良好的技术素质和高度责任心是一名好船长的基本要素。在长期的航海生涯中,他对技术精益求精,每年都要记几个笔记本的航海体会。
1978年的一个航次,他驾船回到黄埔港抛锚,船队领导上船检查工作。正当服务员送午饭进房间时,当班驾驶员通知龚鎏船长去指挥移船靠码头,他只好抱歉地对队领导说:“你们先吃,我去靠船了。”当龚鎏回到房间时,看到饭菜还未动,“怎么还没吃?”队领导说:“等你靠好了船回来,我们再一起吃。”“已经靠好了。”“靠好了?”有多年航海经验的领导不敢相信。当他走出房门外面,看到船已稳妥靠上了码头,才惊叹不已地说:“你用了不到十分钟,船就靠好了码头,真快!佩服。”
龚鎏性格直率,只要见到船员违反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便当面批评指出。他还通过言传身教,把自己积累的航海经验知识、技术和作风无私地教给了后一代船员,培养了一批大副、船长技术骨干,他们有的称龚鎏为“一代宗师”。
独创“一点锚”
台风对华南地区影响极大,以往船舶抗台,普遍采用的抗台风抛锚方法。龚鎏从实践中发现,通常《防台指南》中推荐的“八字锚”、“串连锚”、“抛回锚”等方法,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发生“走锚”现象。有一次,南海176轮、南海157轮等四艘船舶在锚地遭受强台风袭击,结果全部“走锚”。从此,他开始寻找更好的抛锚防台方法。
1975年,一次强台风向海南南部地区袭来,龚鎏及时把红旗155轮移到三亚港外一片开阔海面抛“八字锚”防台。在12级大风中,船“走锚”了。开头走得很快,后来却停了下来。他查对资料,证实海底地质相同,再细心观察,发现双锚齐齐排在一起。一个念头闪电般地在他脑海中掠过:“双锚抛在一点上,结果会如何呢?”他潜心钻研了两年多,终于得出结论:双锚抛在一起,避免了“八字锚”两条锚链在偏荡时此弛彼张的弊病,系留力超过了“八字锚”。
1976年,19号台风猛袭湛江沿海。由于港口要求抢卸完货才离开,当时龚鎏船长所在的红旗147轮只能在台风到来之前几小时驶到锚地避风。这次台风中心离湛江港很近,最大风力达13级,他采用“一点锚”并用车、舵配合控制偏荡,同时通过雷达严密监视锚位变化。台风过后,他发现一点也没有“走锚”。他独创的“一点锚”防台方法终于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一点锚”抗台,打破了传统的抗台抛锚落后方式,它看似简单,但却使船舶抗台抛锚方法发生了重大改革。1986年,龚鎏以《论“一点锚”》作为中方8篇论文之一,参加中日航海技术交流会,并当场答辩,获得中外行家的好评。
一心扑在航海上
龚鎏数十年来把整个身心都扑在航海事业上,对家里照顾少,总觉得欠了亲人的情,总想把什么都掏给自己的亲人。双亲住在上海,他长期每月定期寄钱回去,令邮递员和邻里羡慕不已,都称赞他是位孝子。可有谁知道他留下多少遗憾呢?
大女儿准备高考那年,央求爸爸抽一点时间帮助他复习功课。不巧,那段时间船队派不出人来顶他公休。想到自己长期在海上航行,对小孩的关心实在太少,对于女儿并不过分的要求都不能满足,他怀着内疚的心情安慰她说:“明年再考吧!”两个女儿出生,他在船上。父母亲去世时,他也不在两位老人身边。他觉得自己既不是好丈夫,也不是好父亲,更不是好儿子。
龚鎏在三十多年的航海生涯中养成了一种习惯,凡船过陌生或复杂的航道及进出港口码头时,他都全神贯注地站在驾驶台前。说不清有多少次为避强台风,他接连几天在驾驶室里,无法吃东西,就是吃进去也不行,肚里和外面一样翻江倒海的。天长日久,他成了“老胃病”。
文字
“一点锚”法创造者龚鎏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