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详情

沪救捞3号坞修期间发生重大火灾   已有0人收藏

浏览次数:642
发布日期:2018-06-21 14:00
0.0分 [ 0  人打分]
  • 详情
  • 足迹
  • 事故性质火灾
  • 船名沪救捞3号
  • 事故日期1999-03-16
事故经过

1999316日,“沪救捞3号”轮泊安徽芜湖市荻港船厂船坞修理期间发生重大火灾。厂消防队和市消防支队接警后迅速赶赴现场,灭火战斗历时13个小时,现场有7名工人被烟火困在舱内,其中困在压载水舱里4名工人被顺利救出,困在机舱里的3名工人窒息死亡。大火还烧损了10余间舱室及物品,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100余万元。

一、船舶概况

“沪救捞3号”轮系自航式打捞船,1976年于日本建造。总长1036米,型宽16米,型深79米,3100总吨。该轮310314号船员房间位于机舱左上部,由船艏向船艉依次排列,房间的舾装及装饰是可燃保温材料,这次坞修准备更换。

二、火灾经过

19993161420分,荻港船厂7名焊工分别到310314号船员房间对船体旧钢板进行电焊切割,并更换新钢板。明火作业前,已将这些房间里的船体外部板上的保温材料及里子板,自横肋骨往下进行了拆除。310房间有3根竖肋骨,焊工高某对靠近311房间的一根肋骨烧焊,焊工端某对中间一根肋骨烧焊。高某烧完一根焊条后,感到电流太大,曾要求调小电流。当换第二根焊条烧焊时,似觉得有烟出现,见端某离开房间,即停止烧焊也离开了房间。约1510分,一船员先发现310309号房间船体隔板的夹角处有烟往上冒,于是迅速下到机舱告诉看护员查找火点。这时另一船员也发现309房间窜出一股浓烟,以为机舱失火,立即下舱查看,结果从割开的孔洞中看到311房间船体板上有火,并迅速向其它几个房间蔓延,当时在场的船员、工人、驻船消防员发现火情后迅速拿起泡沫、CO:灭火器、塑料水管射水灭火。几分钟后,电源被切断,烟雾越来越浓,火势逐渐失控,并快速向上层结构蔓延。在撤离火灾现场的过程中,有3名工人被困机舱,4名工人被困3号压载水舱,情况十分危急。1529分,在荻港船厂消防队和芜湖市消防支队的全力抢救下,通过射水灭火和切割开洞的办法,及时将被困的4名工人救出,接着又采取外部射水冷却、内部强攻灭火的战术,连续战斗至174时左右,终将大火彻底扑灭。但在机舱里的3名工人因被困时间过长,均窒息死亡。

三、起火原因

该轮起火原因是焊工在310房间内烧焊时,引燃附近残余的可燃塑料保温材料,蔓延成灾。

四、经验教训

()烧焊周围可燃物清理不彻底。该轮船龄已20余年,舾装材料大多为可燃物,在拆换施工中,未按规定落实消防措施。焊工在房间明火作业前,没有对周围可燃物进行认真检查和彻底清除,看护员也有名无实。此次火灾就是因电焊产生的高温通过钢板等金属结构传播的热量引燃了可燃物。电焊时的电弧温度可高达2000℃~3000℃,而用于船舶保温的硬质聚氯酯泡沫塑料的燃点只有310℃,聚丙乙烯颗粒泡沫板的燃点346℃,粘胶纤维燃点238℃,松木片燃点238℃,木材自燃点250℃一350℃。另外,导热系数大的物质极容易成为火灾蔓延的途径。金属的导热系数比一般物质大,碳钢、黄铜、铝的导热系数分别是木材的约1703501000倍。所以在对金属物体进行切割、烧焊时,除按规定彻底清除可燃物品外,还应对周边环境进行水冷却。

()发现火灾后未能及时报警。该轮着火后,现场人员只顾灭火自救而没有及时报警,直到火灾发生了19分钟后,消防队才赶到火场。此时火势已失控,人员被困,情况十分危急。火灾一般趋势是,燃烧5分钟为初起阶段,10分钟为发展阶段,15分钟为猛烈阶段。对燃烧处于猛烈阶段的火灾,扑救时困难很大,一般都难以取得理想的灭火结果。“报警早,损失少”是经验之谈,必须牢记。

()现场人员缺乏灭火知识,对灭火器性能不掌握。电焊高温加热船体钢板引起塑料保温材料燃烧,仅用手提式CO2灭火器灭火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钢板导热系数大、吸热快、聚热量也大,燃烧物表里都处于高温状态,冷却需要一定的时间,如用CO2灭火剂在敞开式环境中扑灭需逐步渗透的物质火灾时,喷出的CO2灭火剂在空气中会迅速气化,一部分CO2灭火剂还未直接起到灭火作用就已散逸。另外塑料保温材料一般成泡沫形状,密度小孔隙大,所以CO2灭火剂将其表层燃烧扑灭后就难以再深入内部灭火。卧此,扑灭这类火灾,比较适用的灭火剂是泡沫和水,既能冷却降湿,又能渗透灭火。

()船舶结构不熟,没有应急方案。船舶修理时现场一般比较乱,门、窗、通道有时会改变,照明不很亮,行走不方便,容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所以,船方与厂方要根据修船情况制定应急方案,组织现场演练。但船方和厂方没有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现场7名工人因对船舶结构和逃生通道不熟悉,特别是对烟雾扩散特性不掌握,在火灾发生后的十几分钟里,就分别被烟气围困在机舱和压载水舱里,无法安全撤离。一般情况下,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流速比人在火场中的行动速度快,烟在平面上的流动速度约为05米/秒;垂直方向流动速度约为35米/秒,10分钟后分别扩散到300米和3000米处。门、窗、走廊、风道梯、井、孔洞等是烟气流动的主要途径。所以,火场上的有关人员在疏散和灭火战斗中,要充分注意烟气的影响。


事故处理

评论 (0人参与

发布者:VHF16

TA发布的信息: 3118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