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详情

胜利1号装柴油时发生爆炸   已有0人收藏

浏览次数:341
发布日期:2018-06-21 13:19
0.0分 [ 0  人打分]
  • 详情
  • 足迹
  • 事故性质爆炸
  • 船名胜利1号
  • 事故日期1991-12-24
事故经过

19911224日,“胜利1号”轮在大连石油七厂甘小东码头装柴油时,右一舱突然发生爆炸,造成1人轻伤,船舶受损,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80余万元。

一、船舶概况

该轮是19772月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的3000吨级艉机型成品油运输船。总长1021米,型宽138米,型深65米,设计吃水55米,结构吃水575米,24855总吨,舱容42404立方米,共5个舱,分左右10个小舱。船舶电力采用三相三线绝缘电制,有专用接地装置。

二、爆炸和扑救经过

122321时,该轮泊甘小东码头,船舶技术状况正常,处于适航状态,准备装载柴油。1224日,大连市气温-58℃,风速9米/秒,相对湿度28%。0945分,经检查,各舱阀开启正常,码头工人用压缩空气对输油管线扫线。1005分,开阀自流输油,值班水手发觉自流声音很响。1015分输油泵启动,值班水手发觉流油声音更响,在右一舱观察孔用反光镜发现舱内油气很浓,且从观察孔排出的气体较快。1028分,该舱内发出“嘶嘶”的怪叫声,紧接着发生爆炸,爆炸的气流将人孔盖抛上天空,落到码头,将水手长掀倒在甲板上。码头工人和船员立即关闭油泵,并迅速报警。1035分,大连石油七厂、大连市消防支队出动了6辆消防车、1艘消防艇赶到火场。由于码头通道狭窄,只能由1辆消防车开到船边,对炸裂开口处,施放泡沫灭火剂进行灭火。同时,就近启用码头上的水枪,对邻近未爆炸的舱室进行冷却。1050分,爆炸引发的火灾被扑灭。

三、爆炸原因分析

()油舱内积聚了大量的可燃气体。该轮船龄有14年,长期承运成品油。由于成品油长期浸蚀,油舱各舱壁已是锈迹斑斑。爆炸前,该轮连续3个航次承运汽油,汽油的闪点是-50℃至-30℃,腐蚀性、渗透性和挥发性都很强。卸完汽油后,舱内虽经简单的海水冲刷,但没有进行除气作业(按规定在装卸间隙可不进行此项作业)。油舱内除原来积聚的油气外,在常温下,大量渗透在舱壁铁锈里的汽油会迅速蒸发释放,散发到空间,使油舱内积聚大量的可燃气体。

()油舱内有足够的助燃物。

对一些油轮空舱内含氧量的测量结果表明,油舱内的含氧量分布是不均匀的,油舱上部的含氧量较多,下部含氧量较少。其机理是,大部分可燃气体的比重大于空气的比重,所以大量的可燃气体沉积在油舱的下部。由于含氧量不足,即使有达到点火能量的火花出现,也不会引爆可燃气体。经现场勘查证明,第一爆炸点恰恰在油舱的下部。这主要是由于在装油前用压缩空气对输油管道进行扫线,大量的新鲜空气通过输油管道喷射到油舱下部,增加了其含氧量,稀释了舱底可燃气体的含量,使得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之内。此时只需提供02毫焦耳的火花能量,就可引爆油舱内的可燃气体。

()油舱内产生了足以引爆可燃气体的静电放电火花。造成舱内静电荷积聚放电的原因有三点:

1、气象条件影响。据大连气象台提供的气象资料证实:22日温度在O℃以上,相对湿度70%一96%;23日温度下降至—4℃至—7℃,并出现了8级以上大风,维持时间为10时至12时,相对湿度明显下降至40%一60%;而2408时至11时,温度—58℃,风速9米/秒,相对湿度下降至28%,由于温度和相对湿度骤然下降,极易造成静电积聚。

2、装油初始速度过快。装油油罐距码头1000余米,开泵4分钟后方可见油。1015分开泵,1028分发生爆炸事故,时隔仅13分钟,除去流程4分钟,柴油流进油舱内的时间仅9分钟。发生爆炸后,油舱内清除的污油近30吨。经计算,装油的平均速度大于3米/秒。而输油管路的扫线和开泵都是连续进行的,扫线中使输油管路内形成气鼓,开泵瞬间压力大,流速大大超过3米/秒。流速越快,流量和流程越大,管内流出的油液电荷就越大。

3、残水、油高速吹人舱内形成带电水、油雾。用压缩空气扫线,高压空气通过输油管线时,将残留在管道内的水和泊高速吹出,喷射到舱底构件上,因碰撞反作用力,水和油形成很细的飞沫,飞沫飞散产生带负电的雾云,在油舱内部形成空间电场。空间电场迅速极化喷溅飞扬的小水团和油液滴,使得这些小水团和油液滴带电。当它们接近舱内凸出构造物时,产生了足以引爆舱内可燃气体的静电火花。此外,柴油自身所具有的与温度成反比的静电起电特性及电阻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该轮发生爆炸的原因是:由于爆炸前运输过3个航次汽油,油舱内积聚了大量的可燃气体。在用压缩空气扫线后,大量的新鲜空气喷进,使舱内可燃气体进入到爆炸极限范围之内。同时,高压压缩空气将输油管线内的残水、残油,从喇叭口喷射而出,喷溅到舱底构件上,在油舱内形成带电水雾、油雾,从而增强了空间的电场强度。舱内下落的小水团、油液滴、铁锈块,被空间电场极化,带上很高的静电位,通过舱底某凸出构件附近,产生静电放电火花,引爆了油舱底部的可燃气体,以致爆炸成灾。

四、经验教训

该轮爆炸事故告诉人们,装油时用压缩空气扫线,流速过快,就可能引起爆炸。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

()确保扫线安全,应推广使用惰性气体扫线。若使用压缩空气扫线,必须将压缩空气的压力降到以输油管线口不呈喷射状为准。同时,将码头输油管线出口置人专用的惰化舱室或集油池内,待扫线后,再与船舶输油管路连接。

()控制流速。装油的初始阶段(当舱底纵材被油淹没前),流速应严格控制在1米/秒以下;正常工作阶段,当管径为6英寸时,汽油、轻柴油、煤油等流速应控制在3--4米/秒以下,压力均应限制在05MPa以内。更换油品种类时,应按高等级油品控制流速。

()洗舱后,必须将残水收尽。

()装油前,船、港双方应书面明确开泵压力、装油流速等安全规定,并严格执行。

静电是油船运输安全的大敌。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各种致灾因素形成和相互作用的机理,掌握运用科学方法,按章力、事,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就一定能够防范静电肇事,保证油运生产安全。

附:不同管径允许最大流速(米/秒)

┌──────┬───┬───┬───┬───┬────┬────┬─────┐

│油管管径cm10255010.020.040.060.0

├──────┼───┼───┼───┼───┼────┼────┼─────┤

│││││││││

│最大流速m/s80493525181310

└──────┴───┴───┴───┴───┴────┴────┴─────┘

 


事故处理

评论 (0人参与

发布者:VHF16

TA发布的信息: 3118

温馨提示